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如何調整2006~2010年 GSXR 600/750 原場避震器

底下影片是如何調整2006~2010年 GSXR 600/750 原場避震器 1.彈簧磅數相當重要及基本,如果這些都相差很多,怎麼樣都調不出來的 例如騎士體重100kg,你卻要用適合70kg的彈簧,你調到死,還是會over spec 2.原廠避震器所配的彈簧磅數適合60~75 kg,超過這個範圍就差不多只有換彈簧﹝增加或減少﹞一途 3.請原諒我今天狀況不好QQ     下面這邊是文字說明 首先是最基本的 SAG 預載的部分,就像鎖螺絲依樣,順時鐘就是鎖進去,逆時鐘就是放掉﹝退﹞ 請出你的朋友 輕裝就好 前叉: 1. 先量出你前叉行程的全長﹝把車頭拉起來量﹞ 2006~2010年 GSXR 600/750 原場避震器,是120mm 2. 車主坐上車,請朋友扶好你的車尾,因為你雙腳都要上車 3. 量的人要壓一下前叉,然後量一下剩下多少行程 然後開始調整預載,我習慣把預載旋鈕﹝上面藍色的﹞退到底﹝用19mm六角﹞,在一圈一圈加回去﹝一圈大約是1mm﹞,因為這樣2邊才會一樣 4. 最近我都把SAG調到中間,也就是35mm;如果是120mm的車,SAG通常是30~40mm    後避震,這個比較難一點,因為原廠的避震器要用勾板,然後量後避震行程也比較困難 1. 先在尾殼上標記好一個點,這個點要垂直於後輪軸心上 2. 把尾巴往上抬,直到後輪懸空,然後量後輪軸心到點的距離 2006~2010年 GSXR 600/750 原場避震器通常是575 mm左右,請快一點,車很重 3. 坐上車,請朋友扶好你的車,因為你雙腳都要上車 4. 量的人要壓一下後座,然後量一下剩下多少行程 然後開始調整預載﹝一圈大約是2mm﹞,後避震我就不會退到底了,因為只有一隻,然後調整的時候,請車手下車,不然調不動 5.最近我都把SAG調到中間,也就是30mm,SAG後面就好記一點,25~35mm   調整回彈TEN 回彈你可以看到上面會寫H,S H=hard=慢,你可以想像一下水龍頭,你要水少的時候就順時鐘轉 S=soft=快,你可以想像一下水龍頭,你要水多的時候就逆時鐘轉   前叉 1. 如果是沒有響格的那種,把回彈順時鐘鎖到底,自己做個記號 有響格的,也是順時鐘鎖到底,往回放一格,這邊就是起始點,也就是Ohlins所說的0 position 2. 把龍頭往上拉,然後用力往下壓,小心別倒車,可以先小力的壓幾

08~10 GSXR 600 750 整流器外移支架縮時

08~10 GSXR 600 750 整流器外移支架縮時 整流器外移的好處是整流器散熱好,壞處是有點卡到殼 這塊外移支架06~07 GSXR 600 750也可以用,但是整流器的線要延長 1.要掀座墊,因為要掀油箱 2.拆Scoots防甩頭,因為要掀油箱 3.掀油箱 4.要拆空濾,600的要用長的十字,4個結流閥各一顆螺絲,750要用3mm的內六角,左右各一顆而已 5.空濾600的有3根橡膠管+一個插頭,750只有2根橡膠管+一個插頭 6.你會看到原廠整流器支架鎖在左邊車架內側,要用8mm的梅花板手,那2顆螺絲是鋁的,很容易滑牙喔,拆掉他,整流器就會下來了 7.整流器跟支架是用8mm的螺帽根螺絲對鎖,先拆掉 8.整流器的插頭要換到結流閥鋼索的下方 9.拆掉喇叭支架,我們新的整流器外移支架要放在這邊 10.把整流器先鎖上外移支架,左邊那顆螺絲,是要由後往前,不然會卡到車架﹝或許可以不用先鎖上去,下次可以試看看﹞   接下來這邊才是有難度,不過依照我的建議,應該可以少走一點路 11.首先要把整流器外移支架要鎖在車架上的那2個鎖點,往整流器那邊擴孔1mm,因為他的厚度會跟車架干涉 12.先準備根m6 20mm 長的螺絲,最好是內外六角 12.安裝結構應該是最裡面是車架,然後是整流器外移支架,最外面才是喇叭支架   13.然後就是拿出耐心,對好孔位,先把下面那根鎖個幾牙,在鎖上面那根,最後鎖緊﹝有必要時可以把車殼拉開,因為會干涉﹞ 14.在來就是裝殼,裝空濾,裝油箱,裝座墊,裝防甩頭

如何調整2006~2010年 GSXR 600 750 with前後Ohlins避震器

這個影片是說明如何調整2006~2010年 GSXR 600 750 with前後Ohlins避震器 這邊先說很重要的2點 1.騎士三角,也就是前叉長度這件事,請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GSX-R 600 750 手賤想上 Ohlins FGRT 205前期資料收集   2.彈簧磅數相當重要及基本,如果這些都相差很多,怎麼樣都調不出來的 例如騎士體重100kg,你卻要用適合70kg的彈簧,你調到死,還是會over spec 下面這邊是文字說明 首先是最基本的 SAG 預載的部分,就像鎖螺絲依樣,順時鐘就是鎖進去,逆時鐘就是放掉﹝退﹞ 請出你的朋友 輕裝就好 FGRT前叉: 1. 先量出你前叉行程的全長﹝把車頭拉起來量﹞ Ohlins FGRT 205,是125mm,其實可以跳過這步 2. 車主坐上車,請朋友扶好你的車尾,因為你雙腳都要上車 3. 量的人要壓一下前叉,然後量一下剩下多少行程 我習慣把預載旋鈕退到底﹝用14mm六角﹞,在一圈一圈加回去﹝一圈大約是1mm﹞,因為這樣2邊才會一樣 4. 最近我都把SAG調到中間,也就是40mm Ohlins 建議改前後O的車,前面SAG是35~50mm,跟Ohlins 對原廠避震器的建議是不一樣的 PS.請注意一下前面的加高座,就是因為前叉長度的關係,所以多了一個加高座,也是因為這樣才要用套統,不然用梅花也可以   Ohlins後避震,應該是6mm的套統,我影片講8mm 1. 先在尾殼上標記好一個點,這個點要垂直於後輪軸心上 2. 把尾巴往上抬,直到後輪懸空,然後量後輪軸心到點的距離 Ohlins後避震是可調長度,這次調的跟原廠一樣長,所以後輪行程是582 mm左右,請快一點,車很重 3. 坐上車,請朋友扶好你的車,因為你雙腳都要上車 4. 量的人要壓一下後座,然後量一下剩下多少行程 然後開始調整預載﹝用6mm or 8mm套統調整,一圈大約是1mm﹞,後避震我就不會退到底了,因為只有一隻,然後調整的時候,請車手下車,不然調不動 5.最近我都把SAG調到中間,也就是30mm,Ohlins 建議改前後O的車,後面SAG是25~40mm   從Ohlins的SAG建議值也可以了解到,他可以容許的範圍較大,容錯範圍較寬,設定起來也是軟偏Q,不像原廠的避震器,設定到合適的數據時,就會有點偏硬   調整回彈TEN 回彈你可以看到上面會

如何調整2011年後 GSXR 600/750 原場避震器

底下影片是如何調整2011年後 GSXR 600/750 原場避震器 1.彈簧磅數相當重要及基本,如果這些都相差很多,怎麼樣都調不出來的 例如騎士體重100kg,你卻要用適合70kg的彈簧,你調到死,還是會over spec 2.原廠避震器所配的彈簧磅數適合60~75 kg,超過這個範圍就差不多只有換彈簧﹝增加或減少﹞一途   下面這邊是文字說明 首先是最基本的 SAG 預載的部分,就像鎖螺絲依樣,順時鐘就是鎖進去,逆時鐘就是放掉﹝退﹞ 請出你的朋友 輕裝就好 前叉: 1. 先量出你前叉行程的全長﹝把車頭拉起來量﹞ 2011年後 GSXR 600/750 原場避震器 BPF,應該是125mm 2. 車主坐上車,請朋友扶好你的車尾,因為你雙腳都要上車 3. 量的人要壓一下前叉,然後量一下剩下多少行程 然後開始調整預載,我習慣把預載旋鈕﹝BPF在下面﹞退到底﹝用5mm六角﹞,在一圈一圈加回去﹝一圈大約是1mm﹞,因為這樣2邊才會一樣 4. 最近我都把SAG調到中間,也就是40mm;如果是125mm的車,SAG通常是35~45mm    後避震,這個比較難一點,因為原廠的避震器要用勾板,然後量後避震行程也比較困難 1. 先在尾殼上標記好一個點,這個點要垂直於後輪軸心上 2. 把尾巴往上抬,直到後輪懸空,然後量後輪軸心到點的距離 2011年後 GSXR 600/750 原場避震器通常是555 mm左右,請快一點,車很重 3. 坐上車,請朋友扶好你的車,因為你雙腳都要上車 4. 量的人要壓一下後座,然後量一下剩下多少行程 然後開始調整預載﹝一圈大約是1mm﹞,後避震我就不會退到底了,因為只有一隻,然後調整的時候,請車手下車,不然調不動 5.最近我都把SAG調到中間,也就是30mm,SAG後面就好記一點,25~35mm   調整回彈TEN 回彈你可以看到上面會寫H,S H=hard=慢,你可以想像一下水龍頭,你要水少的時候就順時鐘轉 S=soft=快,你可以想像一下水龍頭,你要水多的時候就逆時鐘轉   前叉 1. 如果是沒有響格的那種,把回彈順時鐘鎖到底,自己做個記號 有響格的,也是順時鐘鎖到底,往回放一格,這邊就是起始點,也就是Ohlins所說的0 position 2. 把龍頭往上拉,然後用力往下壓,小心別倒車,可以先小力的壓幾次試試 然後放輕鬆,感覺你車子回來的時候給你的

GSXR 原廠總磅 vs Brembo 總磅 ﹝鑄造、RCS、CNC﹞

其實我車買來沒多久,就換了Brembo 鑄造19*18 我只記得原廠的手感普普 Brembo 鑄造19*18手感我記得應該是30% 50% 70% 80% 90%的力道控制這樣   後來因故換了Brembo 19 RCS 因為之前我用的是Brembo 鑄造19*18,手被養壞了,所以Brembo 19 RCS從車行出來我就想換掉了.... Brembo RCS 19手感跟原廠相差無幾,拉起來的細膩度普通,如果原廠總磅的力道控制可以分3段控制,他也差不多,而且還是偏後段,也就是他給力道是70% 80% 90%這樣   所以很快的,我就又換了Brembo CNC 19*18,找不到 Brembo 鑄造19*18的啊,我也不願意 呵呵 那 Brembo CNC 19*18 跟 Brembo 鑄造19*18的差異點是製造方式,CNC是一整個鋁塊鍛造後,再用CNC的機器去切削成型,鑄造是把鋁融化後倒進去模具,再用CNC的機器去切削成型,所以精密度跟密度就有差了 Brembo CNC 19*18力道控制應該是30% 50% 60% 70% 80% 90% 這樣 不過我還有按過Brembo GP 19*18,雖然他也是CNC的,但可能精度更高,力道控制應該是30% 50%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這樣

GSXR 機械結構換檔原理 及 如何無離合器換檔

依照我騎了快8年的車,我一直以來都用無離合器換3→4→5→6檔,也這樣騎了5w,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但是很多人擔心,那這樣的話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離合器+變速箱齒輪的運作方式,就不會擔心了﹝還是看個人啦XDD﹞ 基本的換檔流程應該是這樣   上圖是離合器的爆炸圖,說明的角度是以離合器出發 1是引擎輸入軸﹝靠外部齒輪、飛輪與引擎區軸接合﹞ 6是離合器輸出軸﹝內部籃子靠離合器片的磨擦與外部籃子接合﹞ 拉離合器→引擎輸入軸與離合器輸出軸分離﹝因為離合器片分離﹞ 然後離合器輸出軸﹝跟變速箱輸入軸同一跟﹞會跟變速箱輸出軸同步,這時候同步齒輪就free,就可以進退檔 同步齒輪說是齒輪,但他長的就像梯形,每一齒體蹟可能是普通齒的3倍大 那不拉離合器換檔 ,就是用收油門來達成 離合器輸出軸 ﹝ 跟變速箱輸入軸同一跟 ﹞ 會跟變速箱輸出軸同步,這時候同步齒輪就free,就可以進退檔這件事 收油門的瞬間,會有一個瞬間全部會達成同步,這時候就要換檔了 所以換檔的時候收油門不能全收﹝例如80%→60%﹞,只要一點點就好,時機點就要練習了,不要換檔的時候有卡卡卡﹝是狀聲詞﹞,其實不會傷到東西的啦 卡卡卡還硬踩硬勾當然會傷阿 升好檔,就要馬上補油,要先補的比之前少一點﹝例如60%→70%﹞,然後再加上去﹝例如70%→80%﹞,降檔就是要慢慢收油﹝例如60%→40%﹞ 換反打,可以讓這件事簡單一點 我都練到3→4→5→6可以讓後座沒感覺了 你也可以的,1→2就別想了 因為有一個空檔,這邊都要鍊到沒感覺,換快排才是正解

原廠、POSH & Domino 握把

這篇是依照我多年來握握把的感覺來的,就寫一下感覺而已   依照我的經驗,原廠握把的直徑、制震、耐用都為上選   後來我換了握把,前幾年我都長期使用POSH的握把,也有綁保安鋼絲的習慣 原因是他很便宜 NTD 200 缺點是他直徑比較細,所以肉厚比較薄,也比較不耐用,小車大約半年,大車大約一年就要換掉了   直到今年我才想說來試看看Domino 目前的感覺是他的直徑比較粗,好像比較符合人體工學,比較硬,耐用度要在觀察 經過半年的觀察,我發現壽命最少是POSH的2倍,就連號稱吃握把怪的我老婆,也只有一點磨損而已   Domino racing這款握把是有開孔的,可以給有平衡端子的車用的,我GSXR也是用同一款 但他比Posh長了5mm吧,也比上面那一款長一點,軟一點﹝比PHSH硬﹞,下雨天也不會起泡,磨擦力也不錯 而且他有留綁保安鋼絲的凹槽,最右邊有一個槽可以綁,可以藏,左邊也有一個淺的槽 耐用度經過3個月的觀察,幾乎沒有磨損,感覺起來是上上之選,但她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他是PHSO “4” 倍價   這是另一款Domino的握把Sport,他比racing 粗了2mm,就跟原廠依樣,也就是他要拿來取代原廠的,感覺起來就是比原廠軟一點點,幾乎不計,在雨天也比原廠止滑一點點

HWDQA 工作流程

HWDQA 工作流程 HWDQA : Hardware Design Quality Assurance (硬體設計品質驗證) 下圖可知新產品開發的流程(NPI),HWDQA最主要﹝基本﹞就是在於協助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幫助RD找出問題、複製問題及分析後,讓RD能較輕易的解決問題。 進階的HWDQA就是要在RD還在設計的時候提出潛在問題,市場回饋問題的分析。   NPI :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這是3C業界常用的流程 底下有些資料都是google﹝別人寫的比我還好,就用啦﹞並加上我自己的經驗 EVT :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驗證測試階段) 這個階段通常是製作工程樣品,是給研發工程師做debug及驗證用的。許多東西剛設計出來,問題還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性質,研發工程師可能還在測試可行的設計方案,所有可能的設計問題都必須提出來一一修正,所以重點在考慮設計完整度, 是否有遺漏任何規格。 我會用RD的角度出發,測試產品在不同環境下的可靠度、ME&EE,帶領test engineer測試及協調測項平衡 研究各種使用條件下及運送方法下的環境可靠度、ME&EE問題,並與RD合作使產品都可以符合Spec 負責實驗文件編寫、報告產出、提供客戶所要求的各項品質驗證技術與品質統計資料報告,並轉移至MQA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設計驗證測試階段) 這是研發的第二階段,所有設計的發想應該都已經完成了。重點是把設計及製造問題找出來,確保所有的設計都符合規格.而且可以生產。 我會用設計驗證的角度出發,協助MQA-QRE測試,測項基本上都跟EVT的測項一樣。 PVT: 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生產驗證測試階段) 這個階段的產品設計已經完成,所有設計的驗證也告一段落。試產的目的是要做大量產前的製造流程測試,所以必須要生產一定量的產品,而且所有的生產程序都要符合製造廠的標準程序。 這個階段就完全交由MQA 接下來就是比較進階的HWDQA Before EVT:協助PM開立MRS﹝看合理性及設備能力﹞、RD開立PES﹝看頭看尾,有時候RD會不小心選錯料﹞,以自身經驗協助RD、提出潛在問題 重點就是負責撰寫Test plan,schedule &

MTTF vs. MTBF 及可靠度測試

MTTF和MTBF都是可靠度預估的一種標準 MTTF和MTBF都是可靠度 預估 的一種標準,差別在於MTBF運用於可維修或成本昂貴的產業(如飛機、汽車、NB),MTTF運用於不維修或成本較便宜的產業(如風扇、燈管)。當作完一壽命加速實驗後求得觀測MTTF/MTBF,如70度30000小時(CL90%),此一MTTF/MTBF值只是一個產品的 預估壽命 ,但並非所有產品壽命都可100%保證達到   MTTF(Mean Time to Failure) 產品故障前平均時間 指一個系統工作直到發生失效的期望時間,這表示此系統僅能失效一次且 不可修復 ,對於 不可修復 的系統而言,MTTF為系統可靠度中極為重要的指標 指產品或零件經使用直到故障不能再使用為止,其平均的壽命 例如:風扇的產品特性即屬於此類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產品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對一個 可修復 的系統而言,從第一次失效時間與隨後發生失效時間的平均值,通常用來評估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實際應用上常將MTBF定義為在系統故障前之平均時間,實際上就是表示系統的MTTF 指產品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平均每次故障的間隔時間有多長 例如:筆記型電腦(Notebook)即屬於此類 計算範例  No. To failure Time (Total 100 hrs) 1 100 2 90 3 80 4 100 5 60 MTTF=(100+90+80+100+60)/5=86 MTBF=(100+90+10+80+20+100+60+40)/8=62.5   環境應力種類常見的就這些,長的越高就越高瞜

競戰如何換機油及齒輪油 Oil & Gear oil change

此篇純粹無聊亂寫,隨便啦XDD 通常呢,我會2000 km換機油,6000 km換齒輪油﹝手冊說5000 km啦,但那個時間也太尷尬﹞ 機油我的預算大約再300元﹝還是MA,MB的﹞目前我的車7w了,還沒啥事,運氣不錯 DSC_0717.JPG 首先要準備的東西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衛生紙﹝紙巾也可以﹞、接油盆﹝我用大於4L的﹞、漏斗﹝再油盆裡﹞、手套 機油﹝900cc﹞、齒輪油﹝120 cc﹞、套統組﹝19,17,12mm﹞、尖嘴鉗,斜口鉗 DSC_0723.JPG 要先放洩油盆,記得要靠近中駐,油會噴ㄚ DSC_0718.JPG 首先要來洩機油,位於傳動下方,有一顆17 mm的,要把他鬆開 DSC_0724.JPG 鬆開之後 DSC_0727.JPG 右手的食指要去摳那個墊片跟螺絲,然後慢慢轉出來,不要讓螺絲跟墊片掉下去阿,很麻煩 DSC_0729.JPG 都拿下來之後就用衛生紙擦一擦,墊片也要擦乾淨 我是用有磁力的螺絲啦﹝我記得才1xx元﹞,順便看一下有沒有鐵削 DSC_0730.JPG 然後就等他漏完,記得洩油孔也要擦乾淨 就是很多人墊片跟洩油孔都不擦,所以才會滲油,然後就越鎖越緊,然後墊片就變型壞掉 我這顆螺絲跟墊片跟了我的車7W了,還活的好好的,這是一個重點 DSC_0731.JPG 然後就把螺絲鎖回去,這邊有2個注意的地方 1.鎖回去的時候,記得食指也要扣著墊片跟螺絲,以免掉下去 2.看上圖,鎖的時候,要抓再中間,不要抓再尾巴﹝力臂﹞這樣你出力就差不多再20N,剛好 DSC_0719.JPG 再來要拆濾心,我也不是每次都拆,就想到再拆 DSC_0728.JPG 要用19mm的,記得洩油孔要先鎖回去再拆這顆,不然會搞得亂七八糟的 DSC_0732.JPG 拆下來長這樣,擦乾淨就鎖回去,通常不會漏多少油下來,通常不會有髒東西,如果有.... DSC_0722.JPG 再來就是要加機油了,這顆我通常都用手鎖緊,所以通常我用力一點就可以下來了,大不了用個尖嘴鉗 DSC_0734.JPG 然後把漏斗插進去,這漏斗才10元,跟了我好多年XDD DSC_0735.JPG 記得機油罐是抓這個方向,他那個半圓形,就是讓他不會突然把油噴出來的,然後剩下來的油量也比較好觀察 我是直接加900cc進去啦,我沒再看機油

浴缸曲線

    早夭期 通常歸咎於生產因素   機遇失效期﹝有用期﹞ 浴缸曲線中恆定失效率的部份 通常歸咎於設計﹝這也是我的工作最重要的部分﹞   損耗期﹝磨損期﹞ 失效率隨時間增加 老化、磨損、疲勞、電化學交互作用   重點就是,把東西摔壞,讓產品在過保固之後馬上壞,就是我工作的價值  

ACCEL 50mm 6度分離把+拉桿高度調整

分離把的好處多多,就寫幾個吧 1.省錢,原廠一邊3xxx,分離把一對3xxx,壞了還可以只換握的那跟,幾百塊 2.放大操控感 3.因為把手往外拉,比較好操控 4.把手可以往前,加大騎士空間﹝3也是﹞ 缺點 1.比較硬,會放大車輛震動,但這可以用加重棒跟握法改善 2.姿勢比較戰鬥,容易累 會寫這篇的原因是因為,我用這對改裝把8年了吧,但有一天突然被問到是不是陸製的,差點被問倒.... 最後才有想起來是台製的,也因為這樣騙了好幾個人跟著我改XDD 拉桿高度我習慣拉桿平行於手臂後,在高個5mm這樣,拉桿不會是水平的,會是往下的喔 先來看看我們買哪家的 其實他就是火速的 有黑的有銀的 黑的低調 銀的騙人家是原廠好用 選購分離把會有幾個要注意的地方 1.上三角的直徑是50mm,Ducati應該是53mm 2.是否有加高,因為gsx-r 600是平的,但1000有加高 3.握把通常是22~22.2mm,因為握把膠內徑是22mm,不過哈雷好像是28mm 4.角度通常是6~7度,上面那隻是7度,下面是6度,超過就不要吧 你看喔,7度大約低了6度10mm,那大陸的10度要低多少? 5.把手長度大約260mm左右 要裝,要先把上三角台拆下來 原廠螺絲帽應該是36mm Scoots好像是38mm 然後就要把上三角台旁邊2顆螺絲鬆開,再用力把上三角台往上拔﹝或用膠槌敲﹞,記得不要太用力,上面還有電線 然後就把原廠把手鬆開拿下來 把改裝把手塞進去,然後把上三角台裝回去,鎖好 改裝把手先用手鎖緊就好﹝握把2顆,前叉2顆螺絲﹞,接下來要做鑽洞 把原廠把手翻過來,下面有一個定位孔,應該是5mm寬,那它中心點離握把尾段邊緣應該是165 mm﹝GSXR﹞ 先畫好位置之後,用2~3mm的鑽頭先鑽一個洞,再用5mm的鑽頭鑽,鑽完記得要修毛邊 再來就可以把把手整隻抽出來,然後把離合器ㄚ、總磅ㄚ、開關ㄚ﹝要記得合那個5mm的洞﹞,裝回去,記得不要鎖緊,因為你還要把把手塞回去,你鎖緊就會卡住 把手裝好後,再把所有東西鎖緊,再裝握把膠 接下來就是要調整了離合器這邊 先把把手那2顆螺絲鬆開一點點,就是用力轉把手會動就好 把手約留25mm在外面,視離合器干涉位置而定,這樣大約比原廠寬約15mm 然後鎖緊一點點,等一下還有東西要調 再來就是鬆開分離把固定座的2顆螺絲 往上拉,讓它靠到三角台,再鎖緊一點,不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