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Scooter」標籤的文章

T-Max 530 15吋輪胎比較 V1.0

T-Max 530 15吋輪胎比較 這是T-Max 530車上,到目前為止我用胎的感想 從各廠輪胎分類就可以看的出來,T-max用的輪胎都是在Sport區間,也只有這個區間可以選啦,適用溫度都會再20~80度這附近,比較簡單也比較沒有太多的選擇性 然後這都是我花錢的胎,我就只想用我想用的胎,所以也不要問沒有哪牌 重點就是,我爽我就寫,不爽就沒有 Summary: 如果要挑的話,Bridgestone SC2 是為通勤的上選胎,里程長,抓地力不錯,翻胎後也不會落差太大,很可以啊 Dunlop 就是通勤用胎,只能通勤 Pirelli 就是輸贏用胎,通勤有點累,但也不是不行,但有一個輕微抖動的現象讓我一直不舒服 目前就只有用過這4條,覺得資料不齊全嗎?T-max能用的也就那幾條而已啊 這是SC1前輪騎了5000km之後翻胎的狀況,不是不能翻胎,而是它翻了之後就變得好難騎 這是SC2前輪騎了9000km,不只翻胎還快到磨耗點的樣子,以通勤來說可圈可點阿 這是SC1 後輪騎了17000 km後的樣子,已經變成ㄇ字型了,也快到磨耗點,整個超耐磨的阿 Bridgestone SC1 前輪 NTD$ 4000 Bridgestone SC2 前輪 NTD$ 4500 配上里程數,SC2棒棒 Dunlop GPR 100 前後輪 NTD$ 8000 : 通勤最棒了 Pirelli Rosso Scooter NTD$ 9800 : 輸贏用 Bridgestone 胎溫上來的很快,日本胎昧~~ 基本上不大需要熱胎就有不錯的抓地力了,就連跑北宜的胎削也不會很多喔 Dunlop GPR 100的溫度有沒有上來都依樣普通 Pirelli Rosso Scooter的溫度上來會感覺更黏 Bridgestone SC1 中規中矩,路感有點硬 Bridgestone SC2 導向性很棒,路感舒服,很有信心 Dunlop GPR 100就是一條直線胎,除了直線很穩之外,就沒有了 Pirelli Rosso Scooter的導向性很好,但也造就了他直線沒有很穩定,直線前輪在32psi的胎壓才不會抖動,但超過33psi又會跳 Bridgestone SC1 中規中矩,路感有點硬 Bridgestone SC2 導向性很棒,路感舒服,很有信心 Dunlop GPR 100的胎壓...

2017-2019 T-MAX 530 how to change oil and oil filter 如何換機油及機油濾心

2017-2019 T-MAX 530 how to change oil and oil filter 如何換機油及機油濾心 這個方法應該可以適用T-Max 530 這個世代,就是2012年後的應該都可以 工具:17號套筒,17號梅開板手,廢油桶,漏斗,鉗子,手套 消耗品:Fuchs pro 4 plus 5 W 40 Jaso MA2 機油3罐,KN濾芯kn-204-1 先把廢油桶放在卸油孔下面,記得要往外一點,等等機油有壓力,會噴 當然你也可以下面墊報紙之類的,我沒有報紙... 再來就要用17mm的套筒把機油螺絲卸下來 有人是說要先熱車,但台灣那麼熱,機油的流動率還是很好的啦 記得食指要去把墊片摳出來,不然掉下去很難撿,當然你也可以用一個網子罩在廢油桶上面 當油在洩的時候,可以先把加油孔打開,油會流得比較快,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加油孔會那麼緊,所以我一開始沒拿鉗子,通常用手就可以開了 記得油流完了之後,一定要把螺絲孔、螺絲、墊片擦乾淨在鎖 不然上面有髒東西,怎麼鎖都不會緊,然後墊片就扁掉﹝雖然是每次都該換啦,但我沒有﹞,然後就滑牙 洩油螺絲手冊上是說 43N/m(4.3kgf/m),依照我的經驗,我抓的地方可以達到 扭力是為了不要鎖過頭,正常人都會死命鎖緊的 再過來是要換濾心,就在剛剛的洩油螺絲左邊而已 因為我有換KN的油芯,他前面有一顆17mm的螺絲可以讓你鎖,所以拿出17mm的梅花板手 我喜歡用梅花板手的原因是,前面的空間不是很大,然後用梅花板手,他的受力比較平均,不會把KN的那顆17mm的螺絲弄壞,那顆有點脆弱 看到有油就先等一下,讓他流完在整顆拆下拆下來,不然就整個都是 新的KN-204-1﹝現在都這顆了﹞o-ring都會先幫你上好油,不用在上一次 然後有人會先加一點油在濾心裡,我的想法是這樣 1.你等等加油的時候,油面會高於濾心﹝一半吧﹞所以濾心裡會有油 2.手冊也沒這麼說 3.這點最重要:我每次加油在濾心裡就是弄得到處都是,所以我懶了 再來是鎖緊的扭力是17N/m(1.7kgf/m),就我的經驗,抓我大拇指的那裏就夠了,太緊會爆o-ring 再來是換油,我用的是Fuchs Pro 4 plus 5W40 MA2,T-Max 530是用濕式離合器,所以要用MA的,離合器才不會打滑,你說可以不可以用汽車機油,你可以試試在告訴我,機油價錢差不多,何必? ...

Scooter and minibike Tire comparison 速克達胎比較報告1.0

有空就來寫一下10" & 12"胎好了 一樣這都是我花錢的胎,我就只想用我想用的胎,所以也不要問沒有哪牌 重點就是,我爽我就寫,不爽就沒有 然後Maxxis F1M這次讓我感覺到他跟之前進步了很多 原始表格太大,我只好用圖片了 一樣,這個表格都是比較值,決定權就是我的右手跟屁股,沒填的就是我沒測到或是我忘記了 胎壓也是決定一條胎的因子,所以要配上胎壓我覺得比較忠實呈現 主要是記錄一下這條前輪Maxxis F1M 110/70-12 單人24 psi,雙载26 psi 後輪 Maxxis F1M 120/70-12 單人 28 psi,雙载 30 psi 看就知道通勤用,沒吃很滿,而且比上一條Unilli還不滿,可視為卡尖? Maxxis F1M 一條大約2000圓左右,照此類推 Maxxis F1M 算是熱很快的,從公司地下室上來之後其實吹下去是OK的,不像Unilli的會怕怕的 EVO的話就是滑滑的,但是車很穩,也就是他後輪會穩定的一直滑出去這樣,習慣之後還蠻好玩的 BT39 TT91 就是說,催下去 Maxxis F1M 在夏天的抓地力超足夠的,我根本出灣亂玩都沒怎樣,但心裡上還是覺得BT601抓地力卡好,這是心理分數﹝就是我爽啦 Maxxis F1M冬天煞車覺得QQ的,但又不會撐不住蠻好玩的 Maxxis F1M 這條應該還是從比賽數據來的,他在積水的狀況有點飄阿,但不是說下雨天不行,是要閃一下積水,地濕沒關係的 Unilli就不大行,怕怕的 BT39, BT601, TT91整體感覺就像乾地一樣,一直催會怕,就算小滑一下也是很穩定,過伸縮縫也是晃一下就過了,沒有多餘的動作 之前我用Maxxis 6029,那個煞車就覺得有點晃偏軟,現在變Q了 Unilli表現是中規中矩 BT39, BT601, TT91就是按下去,我可以,但避震器我就不知道瞜~~ 這裡就要把胎壓提出來說,F1M我試了很久,單人要用到24/28,才能抓到平衡﹝傾倒速度、路感、穩定度﹞ 但這不能跟其他輪胎一樣連雙载都用同一個胎壓,他前輪會覺得很飄,後輪會很軟很晃,要打到26/30才行 Maxxis F1M 單人灣中穩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