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SportBike」標籤的文章

Trick and Sport Tire comparison 賽道及運動胎比較報告2.1

這是用過的Bridgestone, Pirelli and Dunlop胎的紀錄,全部都是比較值 反正阿魯我不會用低於配車胎,我的想法是 輪胎設計載重,溫度,胎質,鋼絲編法﹝尼龍也算﹞ 都有他的目標車輛,跑車那麼輕,用休旅胎,熱的起來?抓得住?撐得住?抑或是胎壁太硬? 想想吧 為什麼要省1W 花 1x W 從各廠輪胎分類就可以看的出來,我用的輪胎都是在Race 到 Soprt區間,我個人覺得這區間比較適合我 然後這都是我花錢的胎,我就只想用我想用的胎,所以也不要問沒有哪牌 重點就是,我爽我就寫,不爽就沒有 其實輪胎定位,Pirelli Supercorsa以經定位到競技胎,就是跟Bridgestone R10,Dunlop GP212一樣 Supercorsa SP才是跟R10,R10R,A13SP,A14同一個區間 所以Supercorsa有些分數那麼高,但有些卻那麼低,是有他的原因的 最新更新冬天﹝低溫﹞的胎壓,及冬天乾地感想 這張是Bridgestone的定位區間圖 R10就競技用胎 RS10定位比較像我之前用的BT003RS S21定位像是我之前用的BT016 只要用點心,每一家輪胎廠都會給賽道的建議胎壓 這張是Pirelli的定位區間圖 我之前用過的是SuperBike,Pro這2個都是光頭胎 Supercorsa,RossoCorsa 賽道的建議胎壓不是說你就這樣用,也是要看每個人的習慣﹝體重、避震、騎法﹞適合自己的就好 Dunlop GP212 定位競技胎 = Pirelli Supercorsa V2 = Bridgestone R10 A-13 SP = Supercorsa V1 ? SP ? = RS10R A-14 = Supercorsa SP ? Supercorsa? = RS10 只要胎壓設定不要拿雙載的胎壓來單騎用,那就是看個人了,例如:車廠建議胎壓,雙載42/42,單人36/36,你單騎用42/42,那我也是呵呵 這張也是為甚麼我後來會想試試28/28,因為他A-13建議28/28,我就來試試看 原始表格太大,我只好用圖片了 一樣,這個表格都是比較值,決定權就是我的右手跟屁股,沒填的就是我沒測到或...

09 10 GSX-R 1000 BPF數據,上750 的問題,及調整

先來列個表06~10 600 750要上L0前差要買什麼東西 1.上三角﹝確定06~07不用買,看國外的數據,08~10應該也不用買﹞感謝豪宅鐘實測0607 2.下三角 3.L0前差 4.錐形珠碗﹝可上可不上,我是覺得一遍工啦﹞ 5.Yoshimura前差加高座 錐形珠碗 這個珠碗比原廠的厚3mm,其實是1mm,改裝上三角比原廠多厚2mm﹝原廠20mm,謝謝邦邦,改裝22mm﹞ 因為下三角台原本就有墊高了,所以下三角台的高度不變 但是上三角台就會變高3mm MCI 以下的差異比較多,這也是為什麼要買Yoshimura加高座的原因 08 750的前叉全長是76.5,這個是量最外緣的高度,如果要從車軸中心量起的話我就不知道了 車軸中心量起是737 mm,這是全長,但可使用範圍是732 mm,也是所需長度,因為原廠來就降5MM,所以理論上裝上車是降5MM L0 1000的前叉全長是75.5,數據看起來是差了10MM 車軸中心量起是735 mm 725 mm 由此可證當初量測有點誤差,下圖為實際量測數據 不過我剛剛也說了,珠碗比原廠的厚3mm,其實是1mm,改裝上三角比原廠多厚2mm 所以就算L0 前差推到底,還是降了8MM 而且,上三角會空空的,怪怪的....看照片就知道 再來就是拆裝過程... 因為最近都10點下班 我實在很累,所以都是猴子哥弄的.... 右邊要拆掉... 左邊也是 然後就可以看到原廠的前叉 然後把前輪弄下來... 還好是拜託猴子哥哥,不然我哪有工具阿 全下 XDDD 還不小心偷拍到CC 一瞬間就.... 因為我跑去吃燒烤了XDD 先合一下高度,因為我的鎖頭要拿去車...所以只有先拿別人車上的來和 中間就是很繁瑣的拆拆裝裝.... 補上加高座的照片 加高座要用到從前差上源算起來第2條線,也就是加6mm那邊,因為725+6=731mm這是我想要對線,如果不介意,那就直接量732mm來用 在來是我這幾天騎起來的感覺... 我預載全放,這才能SAG上限...看來前差彈簧很硬阿.... 也是啦,1000的車跟我差20KG有吧... 回彈3.5圈剛好,本來是調3.625圈,不過經...

SHOWA BFF 前差(Balance free fork)資料蒐集

先解釋一下甚麼是Showa balance free fork:平衡且自由的壓縮及回彈的阻尼系統,簡而言之,就是把壓縮及回彈的阻尼閥門獨立出來,以免受到活塞在活動時,被液壓油的流動所影響性能,就很像 Ohlins TTX 36 可以看6:20那附近,有很多汽泡的產生 傳統的活塞是用簧片來達成單向閥的作用,並且在內管做上下的活動,在快速做動時,液體會汽化,產生很多氣泡,那前差的做動就會受影響 BFF的活塞是獨立的﹝有簧片的再下面﹞,內管做動的活塞我看起來是沒有簧片,所以再在快速做動時,液體不會流通,應該不會有汽化的問題,我想他的做動會更精確 目前的資料都是網路上蒐集到的,依小弟的眼睛,可以總結幾點 1. 2016 GSX-R BFF 前差有極大可能流用到09 ~ 15年的GSX-R 1000 2. 路感﹝對於坑洞的感覺﹞應該會介於普通前叉與BPF中間,或是跟普通前叉依樣﹝BPF的路感較不明顯﹞ 3. 維修及賽道上要及時換彈簧,可能需要更多特工及工時 以下是原因 這是2016 GSX-R 高階款BFF前叉,仔細看他的軸心跟卡鉗 這張是2016低階款的前叉,看就知道他就是2015的BPF,以成本概念來看,差異點應該只有前叉 所以可得知,2016 GSX-R BFF 前差有極大可能流用到09 ~ 15年的GSX-R 1000 依照料號來看 2017 GSX-R 1000 and 1000 R 的下三角台是一樣的,上三角台因為造型不一樣,料號不一樣是正常的 2011 後的GSX-R 1000前輪軸心是一樣的,卡鉗也是 雖然2011跟2017 GSX-R 1000 前差外管的料號不一樣,但也只有差後面5位數 我極度相信前差可流用﹝多方了解,上三角50,下三角55,確定直上﹞ 再看到這張,仔細看他的彈簧大小、線徑,還有在彈簧裡面的活塞大小,最後就是右邊的閥門 彈簧大小、線徑都跟普通的前叉依樣,但是他泡在油裡面,有阻力 彈簧裡面的活塞大小跟普通前叉依樣,可是他沒有閥門的結構,可視為面積較普通前叉大一點 右邊的閥門比普通前叉大,但又比BPF小 活塞大小越大我認為路感越不明顯,所以,路感﹝對於坑洞的感覺﹞應該會介於普通前叉與BPF中間,或是跟普通前叉依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