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Moto DIY Modify」標籤的文章

2017-2019 T-MAX 530 how to change oil and oil filter 如何換機油及機油濾心

2017-2019 T-MAX 530 how to change oil and oil filter 如何換機油及機油濾心 這個方法應該可以適用T-Max 530 這個世代,就是2012年後的應該都可以 工具:17號套筒,17號梅開板手,廢油桶,漏斗,鉗子,手套 消耗品:Fuchs pro 4 plus 5 W 40 Jaso MA2 機油3罐,KN濾芯kn-204-1 先把廢油桶放在卸油孔下面,記得要往外一點,等等機油有壓力,會噴 當然你也可以下面墊報紙之類的,我沒有報紙... 再來就要用17mm的套筒把機油螺絲卸下來 有人是說要先熱車,但台灣那麼熱,機油的流動率還是很好的啦 記得食指要去把墊片摳出來,不然掉下去很難撿,當然你也可以用一個網子罩在廢油桶上面 當油在洩的時候,可以先把加油孔打開,油會流得比較快,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加油孔會那麼緊,所以我一開始沒拿鉗子,通常用手就可以開了 記得油流完了之後,一定要把螺絲孔、螺絲、墊片擦乾淨在鎖 不然上面有髒東西,怎麼鎖都不會緊,然後墊片就扁掉﹝雖然是每次都該換啦,但我沒有﹞,然後就滑牙 洩油螺絲手冊上是說 43N/m(4.3kgf/m),依照我的經驗,我抓的地方可以達到 扭力是為了不要鎖過頭,正常人都會死命鎖緊的 再過來是要換濾心,就在剛剛的洩油螺絲左邊而已 因為我有換KN的油芯,他前面有一顆17mm的螺絲可以讓你鎖,所以拿出17mm的梅花板手 我喜歡用梅花板手的原因是,前面的空間不是很大,然後用梅花板手,他的受力比較平均,不會把KN的那顆17mm的螺絲弄壞,那顆有點脆弱 看到有油就先等一下,讓他流完在整顆拆下拆下來,不然就整個都是 新的KN-204-1﹝現在都這顆了﹞o-ring都會先幫你上好油,不用在上一次 然後有人會先加一點油在濾心裡,我的想法是這樣 1.你等等加油的時候,油面會高於濾心﹝一半吧﹞所以濾心裡會有油 2.手冊也沒這麼說 3.這點最重要:我每次加油在濾心裡就是弄得到處都是,所以我懶了 再來是鎖緊的扭力是17N/m(1.7kgf/m),就我的經驗,抓我大拇指的那裏就夠了,太緊會爆o-ring 再來是換油,我用的是Fuchs Pro 4 plus 5W40 MA2,T-Max 530是用濕式離合器,所以要用MA的,離合器才不會打滑,你說可以不可以用汽車機油,你可以試試在告訴我,機油價錢差不多,何必? ...

17" 改裝輪框重量比較表 motorcycle wheel comparison

改裝輪框重量比較表 這些資料大多是我在網路上收集而來的 2019/2/25更新 http://www.sportrider.com/sportbike_product_reviews/146_0402_motorcycle_wheel_comparison/viewall.html#.UJCS_uWT16w.facebook 上面這個網址fail了.... 如果有問題的地方請跟我說 下面這張表我換成材質分類,不是名稱了 改裝輪框比較表 品牌 前輪重量 前輪慣性重量 後輪重量 後輪慣性重量 Cost﹝牌價﹞ 材質 寬 Kg Kg 寬 Kg Kg USD NTD 0304 GSX-R 1000 鋁 3.5" 4.663 217.728 6" 7.62 399.168 1395 50000 0506 GSX-R 1000 鋁 3.5" 4.491 204.12 6" 7.62 399.168 500 二手 30000 二手 09~16 GSX-R 1000 鋁 3.5" 4.1 6" 6.3 11~19 GSX-R 600 鋁 3.5" 3.9 5.5" 6.1 Carrozzeria 鍛鋁 3.5" 4.273 190.966 6" 6.359 266.263 2180 N/A GS Type-R 鍛鋁 3.5" 3.9 5.5" 5.4 GS Type-S 鍛鋁 3.5" 3.95 5.5" 5.26 GP1S 鍛鋁 3.5" 3.6 5.5" 5.65 Lightcon 鍛鋁 3.5" 5.28 232.243 6" 8.872 356.53 1949 N/A Marchesini 鍛鋁 3.5" 4.001 164.203 6" 6.26 224.986 1870 80000 OZ HL02 鍛鋁 3.5" 3.81 150.142 6" 7.049 256.284 1600 N/A PVM 5-Y 鍛鋁 3.5" 3.611 156.946 6" 6.069 221.81 1795 68000 GS Type-M 鍛鎂 3.5...

08~10 GSXR 600 750 整流器外移支架縮時

08~10 GSXR 600 750 整流器外移支架縮時 整流器外移的好處是整流器散熱好,壞處是有點卡到殼 這塊外移支架06~07 GSXR 600 750也可以用,但是整流器的線要延長 1.要掀座墊,因為要掀油箱 2.拆Scoots防甩頭,因為要掀油箱 3.掀油箱 4.要拆空濾,600的要用長的十字,4個結流閥各一顆螺絲,750要用3mm的內六角,左右各一顆而已 5.空濾600的有3根橡膠管+一個插頭,750只有2根橡膠管+一個插頭 6.你會看到原廠整流器支架鎖在左邊車架內側,要用8mm的梅花板手,那2顆螺絲是鋁的,很容易滑牙喔,拆掉他,整流器就會下來了 7.整流器跟支架是用8mm的螺帽根螺絲對鎖,先拆掉 8.整流器的插頭要換到結流閥鋼索的下方 9.拆掉喇叭支架,我們新的整流器外移支架要放在這邊 10.把整流器先鎖上外移支架,左邊那顆螺絲,是要由後往前,不然會卡到車架﹝或許可以不用先鎖上去,下次可以試看看﹞   接下來這邊才是有難度,不過依照我的建議,應該可以少走一點路 11.首先要把整流器外移支架要鎖在車架上的那2個鎖點,往整流器那邊擴孔1mm,因為他的厚度會跟車架干涉 12.先準備根m6 20mm 長的螺絲,最好是內外六角 12.安裝結構應該是最裡面是車架,然後是整流器外移支架,最外面才是喇叭支架   13.然後就是拿出耐心,對好孔位,先把下面那根鎖個幾牙,在鎖上面那根,最後鎖緊﹝有必要時可以把車殼拉開,因為會干涉﹞ 14.在來就是裝殼,裝空濾,裝油箱,裝座墊,裝防甩頭

競戰如何換機油及齒輪油 Oil & Gear oil change

此篇純粹無聊亂寫,隨便啦XDD 通常呢,我會2000 km換機油,6000 km換齒輪油﹝手冊說5000 km啦,但那個時間也太尷尬﹞ 機油我的預算大約再300元﹝還是MA,MB的﹞目前我的車7w了,還沒啥事,運氣不錯 DSC_0717.JPG 首先要準備的東西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衛生紙﹝紙巾也可以﹞、接油盆﹝我用大於4L的﹞、漏斗﹝再油盆裡﹞、手套 機油﹝900cc﹞、齒輪油﹝120 cc﹞、套統組﹝19,17,12mm﹞、尖嘴鉗,斜口鉗 DSC_0723.JPG 要先放洩油盆,記得要靠近中駐,油會噴ㄚ DSC_0718.JPG 首先要來洩機油,位於傳動下方,有一顆17 mm的,要把他鬆開 DSC_0724.JPG 鬆開之後 DSC_0727.JPG 右手的食指要去摳那個墊片跟螺絲,然後慢慢轉出來,不要讓螺絲跟墊片掉下去阿,很麻煩 DSC_0729.JPG 都拿下來之後就用衛生紙擦一擦,墊片也要擦乾淨 我是用有磁力的螺絲啦﹝我記得才1xx元﹞,順便看一下有沒有鐵削 DSC_0730.JPG 然後就等他漏完,記得洩油孔也要擦乾淨 就是很多人墊片跟洩油孔都不擦,所以才會滲油,然後就越鎖越緊,然後墊片就變型壞掉 我這顆螺絲跟墊片跟了我的車7W了,還活的好好的,這是一個重點 DSC_0731.JPG 然後就把螺絲鎖回去,這邊有2個注意的地方 1.鎖回去的時候,記得食指也要扣著墊片跟螺絲,以免掉下去 2.看上圖,鎖的時候,要抓再中間,不要抓再尾巴﹝力臂﹞這樣你出力就差不多再20N,剛好 DSC_0719.JPG 再來要拆濾心,我也不是每次都拆,就想到再拆 DSC_0728.JPG 要用19mm的,記得洩油孔要先鎖回去再拆這顆,不然會搞得亂七八糟的 DSC_0732.JPG 拆下來長這樣,擦乾淨就鎖回去,通常不會漏多少油下來,通常不會有髒東西,如果有.... DSC_0722.JPG 再來就是要加機油了,這顆我通常都用手鎖緊,所以通常我用力一點就可以下來了,大不了用個尖嘴鉗 DSC_0734.JPG 然後把漏斗插進去,這漏斗才10元,跟了我好多年XDD DSC_0735.JPG 記得機油罐是抓這個方向,他那個半圓形,就是讓他不會突然把油噴出來的,然後剩下來的油量也比較好觀察 我是直接加900cc進去啦,我沒再看機油...